前兩天晚上看到黃瑽寧醫師在臉書分享了黃之盈諮商心理師的一篇文章:《孩子哭鬧就是沒安全感嗎?破解安全依附的四大迷思》(點擊看原文)
因為本身是社工系畢業,也是在社工領域工作,從大學時期就對依附關係、依附理論很熟悉 (修讀心理學或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時都會唸到XD),也因此懷孕後難免就會思考怎麼把我們所學到的這些,應用在未來與寶寶的相處、教養上。
還記得坐月子時,我滿腦子都在想依附關係這回事,很怕寶寶不好帶...當然大家都很希望自己的寶寶是「天使寶寶👼」,也就是我們社工所謂的「安全依附型」的寶寶,但也知道這種事不是靠想的~還好根據我前三個月的觀察,我們家寶寶還真的是天使,首先他在醫院和月子中心時就幾乎沒怎麼哭鬧,來房間「探視爸媽」時都靜靜的,大多時間都在睡,跟嬰兒室的護理師們聊,也都說他很乖,晚上肯睡,很少起來開趴,應該出月中後回家可以很快訓練「睡過夜」(聽到這裡媽媽心花朵朵開~這是多少媽媽夢寐以前的?)
※小小建議:在醫院和月子中心時請多花點時間跟護理師聊聊寶寶的情形,這樣出院/月中後可以更快掌握寶寶的狀況,不至於太手忙腳亂~
出月中回家後也確實不到一個月就睡過夜了,然後我們暫時離開做家務時也可以好好的自己玩 (不會離開太久,最多10~15分鐘),當我們在身邊,他看到陌生人也不會躁動不安、怕生,帶到外面陌生環境也可以充滿好奇去探索,不會害怕、焦慮,然後即使哭鬧(對,還是會哭靠,黃之盈諮商心理師那篇文章重點就是在講這個哦!),只要稍加安撫就可以很快回穩,這些都是「安全型依附」寶寶的特質!(媽媽真是太幸運>///<)
不過還是要說,除了寶寶天生的氣質、個性使然,後天我們在互動上也是有做點功課 ,這些底子都有打好,後續送托時寶寶在適應上就特別順利,讓托育人員也讚嘆說他適應力很好~這樣托育人員照顧他也比較寬心,自然也心情愉悅對他愛不釋手~
※小小建議:照顧者還是要做點功課,獲取最新的知識,不要完全順其自然「照豬養」,不知道、不確定就要問、要Google,不要擅自揣測,有時真的都是「自己以為的」
言歸正傳,首先要介紹(複習)一下依附關係有三種:
- 安全型依附
- 焦慮型依附
- 逃避型依附
人們口中的「天使寶寶👼」其實可以視作一個擁有「安全型依附💝」的寶寶:
「情緒「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在關係中「比較」能夠感到安全,在陌生情境中,當主要照顧者在身邊時可以勇敢、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 (而不是躲在照顧者身後)。」
而「焦慮(矛盾)型依附」的寶寶:
「即使主要照顧者就在身旁,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 (不好安撫)。當照顧者離開時,孩子會非常沮喪;當照顧者回到身旁時,孩子又變得很矛盾,明明想跟照顧者保持親近卻又莫名一直森七七,當照顧者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反抗照顧者 (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至於「逃避型依附」的寶寶:
「此類型的孩子會「迴避和忽視」主要照顧者的存在,在照顧者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照顧者在時不去注意,照顧者離開也不會表現緊張痛苦;照顧者去而復返非但不表示高興,反而迴避或很慢才向前迎接;陌生人出現時也沒特殊反應。不管誰在身邊,孩子不會主動去探索環境,且在面對待陌生人和照顧者的態度是一樣的,很淡然、漠然 (寶寶如果這樣真的要很注意!!!)。」
依附關係跟寶寶「天生氣質」有關,主要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環境氛圍」當然也有影響,我們社工常說的「人在情境中(person in situation)」(又可稱作「人在環境中」(person in environment ,PIE)),這是生態系統理論的核心觀念之一,人的行為同時受其內在的心理和外在的社會因素所影響,白話說就是人活在這個情境下就受周遭的人事物等環境影響啦~
所以不管寶寶天性如何,照顧者營照一個對寶寶友善的空間、氛圍,讓寶寶感到安全、舒適,而且照顧者願意「傾聽/理解寶寶需求」是最重要的❤️
(社工一天到晚都要「傾聽」齁~傾聽案主、傾聽相對人、傾聽督導長官....)
這當中也包含了夫妻鬥嘴、吵架哦!雖然是你跟伴侶之間的事情沒錯,但寶寶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敏感,「寶寶不會說,寶寶都知道」雖然好像是玩笑話,若不信可以觀察看看,寶寶身邊最親近的人若有違和,寶寶是會「有感覺的」!有些寶寶對「氛圍」較敏感,會很快表現出來,我們家寶寶就是~
真實案例1:我們閒話家常的再談論我們當中誰身體最近不適要吃藥,寶寶原本無事卻突然「皺眉抿嘴」
真實案例2:鄰居講了某位寶寶喜愛的人的壞話,寶寶原本開心在一旁聽著聽著突然「變臉大哭」,之後看到講壞話的人就立刻爆哭
很妙吧!所以如果真的要吵架,請不要在寶寶看得到、聽得道的地方吵,就算覺得在寶寶面前裝沒事這樣很「虛偽、假掰」,但換個角度想,你們願意為了寶寶好而暫時「休戰」,何嘗不是一種僅屬於伴侶之間的共識和默契呢?既然有辦法暫時和好,就順勢好好溝通,把話講開吧^^
扯遠了,BUT以上三種依附關係其實都是「相對」和「比較」來的,並不是說這些有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天使寶寶就完全不哭不鬧~ 安全依附的孩子在主要照顧者離開身邊時依然會感到沮喪和煩躁,只是他們能夠「相對比較快」被安撫,不會(情緒)一去不回🙂
所以~重點來了,人人都有基會養出天使寶,養出天使寶要遵守兩大原則:
- 對於孩子的需求,有「正面清楚」的回應。
- 讓孩子可以「預測」你的反應,即便是生氣的程度,也是在他行為可改變的基礎下
👉也就是說,照顧者要有「穩定」&「可預期」的情緒表達,不要激動、不要講反話(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要試探、不要搞雙標、不要同樣的事情一下子做A反應、一下子做B反應,這些都會讓寶寶無所適從。
當然,我們都知道照顧寶寶很累,寶寶「青番(台語)」時情緒難免就上來,一整個很火,但還是要煩請各位爸媽遇到寶寶嚴重哭鬧時「稍等一下!」轉頭看一下窗外風景(或任何你喜歡的角落),深呼吸、吐氣~反覆三次,在轉回來面對寶寶,不要跟他「大小聲」,通常是無效的溝通,只會讓火氣更旺而已~(就算寶寶長到一兩歲、兩三歲也還是如此),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再來照顧寶寶,寶寶放哭一下不會有事,當作練嗓門,你好、寶寶才會好~ 這樣我們兒保案件才會少一些 (開玩笑的XD)